流行力/心理驚悚片 也有壞叔叔



【文∕朱錦華】 最近有一部叫《慾謀》的新片在台灣上映。這部影片吸引人注意的地方,除了主角之一是妮可基嫚之外,還有另外兩點︰它是南韓著名「怪咖」導演朴贊郁的第一部英語電影、以及它的英文片名:Stoker。南韓怪咖導演 就愛黑色幽默朴贊郁是目前南韓最頂尖導演之一,以充滿黑色幽默的慘酷暴力風格讓人印象深刻、甚至驚駭(近似昆汀塔倫提諾或日本的三池崇史)。被標題為「復仇三部曲」的《我要復仇》、《原罪犯》與《親切的金子》(李英愛主演),是他最著名代表作。其中,獲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的《原罪犯》還紅到美國去,連史蒂芬史匹柏都想把它拍成英語版。因此,他被邀請到好萊塢拍片,是順理成章的事(妮可基嫚也是衝著他的名氣才參加演出)。 Dracula原型 源自中美吸血蝠看到Stoker這個片名,熟悉西方電影∕次文化的人,第一個聯想到的,是愛爾蘭小說家布拉姆‧史托克(Bram Stoker)、即經典小說《吸血鬼》(Dracula)的原作者。無獨有偶,朴贊郁2009年的作品《蝙蝠︰血色情慾》,正是一部吸血鬼電影。蝙蝠跟吸血鬼是有淵源的。歐洲自中古時期起即有「吸血蝙蝠」的傳說。在墨西哥和中美洲,也真的有吸血蝙蝙的存在(只不過,對象不是人,而是家畜)。據說,史托克有一次閱讀紐約的報章時,讀到有關中美洲吸血蝙蝠的報導。啟發了他在小說中讓吸血吸鬼德古拉伯爵可以變身為蝙蝠(方便行動)的靈感。不過,儘管朴贊郁與編劇溫特沃斯米勒(Wentworth Miller,即影集《越獄風雲》男主角)有意向史托克致敬,《慾謀》卻不是吸血鬼電影,而是一部恐怖∕心理驚悚片(Psychological Thriller)。片名Stoker,其實是女主角的姓氏。戲裡的「壞叔叔」 向希區考克致敬澳洲籍的女星蜜雅娃絲柯思卡(Mia Wasikowska)在戲裡的名字是India Stoker(印蒂亞‧史托克)。故事說,印蒂亞18歲時,父親車禍猝逝。此時素未謀面的「叔叔」查理突然登門造訪,印蒂亞與母親伊薇(妮可基嫚飾)漸漸感到這個神祕又充滿魅力的男人,來訪動機並不單純。然後,連串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接連發生。更讓人驚異的是,印蒂亞竟開始對叔叔著迷……。熟悉電影經典的人或許可以感覺出來,這故事架構有點像希區考克(Alfred Hitchcock)的《辣手摧花》(或譯《心聲疑影》,Shadow of a Doubt,1943)。非但如此,兩部影片裡都有個「壞叔叔」,而且名字都叫查理(Uncle Charlie)!由此可見,朴贊郁與溫特沃斯米勒也是向希區考克致敬。《心聲疑影》 譯名勝《辣手摧花》《辣手摧花》的英文片名其實脫胎自一個英文成語︰Beyond a shadow of a doubt,意思是「絲毫沒有可疑」、「不用懷疑」的意思。把Beyond一字拿掉,於是就變成了「有一絲懷疑」,很符合該片的懸疑風格。所以,《心聲疑影》這個譯名,其實是比較貼近原片名的。《辣手摧花》被許多人認為是希區考克的第一部傑作。而男主角約瑟夫考登(Joseph Cotton)扮演的查理,也是影史上最傑出的「壞叔叔」之一,跟莎劇電影裡的「理查三世」相互輝映!【2013-04-15/聯合報】
全文網址: 流行力/心理驚悚片 也有壞叔叔 - 好讀周報 - 線上學習 - udn文教職考 http://mag.udn.com/mag/education/storypage.jsp?f_ART_ID=450865#ixzz2QfOqZrz2
Power By udn.com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