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語成英語新詞最大來源
|
![]() | ||
| ||
土豪、大媽 可望進牛津詞典
「Tuhao土豪」有望攜手「Dama大媽」以單詞形式,收錄進牛津英語詞典,已引起大陸民眾廣泛的討論和關注。數據統計,目前牛津英語詞典有200餘個包含中文淵源的詞彙。事實上,許多漢語借詞已經在英語詞彙系統占據一席之地,成為其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。人民日報海外版今報導,大陸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宙啟斌教授說,「ganbu(幹部)、guanxi(關係)等詞多年以前就正式進入了牛津英語詞典。tofu(豆腐)、Peking duck(北京烤鴨)、chow mein(炒麵)已進入了外國人的日常生活用語。cheng-guan(城管)、dia(嗲)等詞也在英語中產生一定影響」。總部設在美國德州的全球語言監督機構發布報告稱,自1994年以來,加入英語的新詞彙中,中文借用詞數量獨占鰲頭,以5%到20%的比例超過任何其他語言來源。 音譯造新字 傳遞異國感 師大翻譯所所長廖柏森表示,因為中國大陸國力增強,全世界媒體都予以關注所造成的文化現象,很多西方媒體都偏好以音譯造新字,一方面可以產生異國的風味與感覺,一方面也可以更精確地傳達該字在中文世界的意義。他說,西方讀者很喜歡如此,他們很關心中國的發展,對中國充滿好奇,而這種新創的字,可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,以及那種強烈的異國的感覺,如果用英文的舊有字去描述,反而喪失了新鮮感,沒有新意。大陸的人大政協「兩會」一詞,也已變成了lianghui,是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(CNN)最早使用;還有貨幣單位jia(角)和yuan(元)也已被收入英語詞典,有趣的是,yuan這個詞現在還可以用來泛指錢(money)。漢詞語進入英語,或多或少經過一定改造。改造方式有音譯、意譯、音意合譯和音譯加詞綴。例如,漢語拼音「太空」(taikong)和希臘詞「nautes」(航行者)組成英語單詞taikonaut(太空人),用來指中國航天員,現已收錄牛津詞典中。
【2013/12/02 聯合晚報】
|
全文網址: 漢語成英語新詞最大來源 | 國際萬象 | 全球觀察 | 聯合新聞網 http://udn.com/NEWS/WORLD/WOR4/%E6%BC%A2%E8%AA%9E%E6%88%90%E8%8B%B1%E8%AA%9E%E6%96%B0%E8%A9%9E%E6%9C%80%E5%A4%A7%E4%BE%86%E6%BA%90-8333364.shtml#ixzz2mKqECHiJ
Power By udn.com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